高校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做好高校教师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因此,需要我们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1.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师寄予厚望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要求,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骂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可见,胡锦涛的一系列讲话从党和国家的高度,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这是对高校教师寄予的殷切希望。
2012年1月4日,习近平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思想传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强调,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高校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习近平在高校党建工作会上的讲话,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大力加强,促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2.国家法规对高校教师做出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法》从教师的职责使命、资格取得、义务履行、接受培养培训和考核等方面,均对教师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从“战略主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纲要》在“战略主题”中将德育为先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表明国家对德育、对思想政治素质的高度重视。高校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部分,大学生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因此高校教育更应座持德育为先,搞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要搞好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先搞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纲要》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果高校教师没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如何能做一个合格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纲要》从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3.教育改革对高校教师提出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二十字工作方针是一个有机整体。育人为本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其实质就是要在教育工作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的主体,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学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政治倾向如何、精神状态好坏、知识涵养和道德素质高低,均对大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关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可以说,大力加强高校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二、高度重视高校教师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高度重视高校教师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加以考察和分析。
第一,这是高等教育上层建筑属性的内在要求或规定性。长期以来,教育是上层建筑,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被解读为“教育(仅仅)是上层建筑,(只)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在当今世界,现代高校具有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多重功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教育过程是一种生产性活动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已经日益凸显,再把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仅仅视作上层建筑是错误的或不科学的。但是,肯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具有产业属性并不能抹杀或否定其仍具有上层建筑属性这一事实;恰恰相反,任何国家对教育在上层建筑中的作用都是不会或不敢忽视的;实际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在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的作用,并通过教育来进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灌输一定的道德标准与法制意识。
第二,这是教师作为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主体力量的地位所决定的。教师在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决定性地位是不可怀疑和不可替代的:一方面教师处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渠道、更宽的视野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每一堂课都伴随着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流露,或正或反都在对学生实施教育。同时,相对于专职政工队伍来说,教师的影响呈现非权力性的特点,往往易为现代大学生接受,由此任何国家对教师都有着较为严格的政治思想标准。
第三,这是满足高校教师关心时事、积极主动参与政治活动要求的需要。关心政治向来是知识分子的一种传统或一种生存方式;在高等教育正大步从社会边缘进入社会中心的今天,高校教师更具有关心时事、积极主动参与政治活动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事实上,广大高校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而且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
第四,这是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的需要。观念是行为的内在依据和导向;统一思想是统一行动的前提,是凝聚人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重要保证。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困惑不断出现,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鱼龙混杂。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应对复杂国际局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三、高校教师呈现的特点及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大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商品经济大潮和政治文化思潮的剧烈冲击,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高校教师呈现的特点
1.学历知识结构日趋高端
高学历教师经历了长期系统的学习,具有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形成了自己专业的研究领域;具有对学术自由的追求精神,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其普遍特征是思想开放、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接受新生事物快。应该说,这些特征对于知识积累、幵拓性学习、技术创新和思维创新等等均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会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偏误而存在弱点和不足,给高校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带来阻力。部分髙学历教师专注于科学研究,轻视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素养相对贫乏,教书育人意识淡薄,不能体悟教师职业的价值和崇高,甚至出现在课堂上发泄牢骚、诋毁改革等言论不当以及是非不分的情况。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2.国外留学经历者数量日渐増多
随着国与国之间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幵展,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者海外教育交流的师资力量。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吸取了大量国外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为前沿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他们投身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也会由此产生一些思想政治上的问题和不足。海外留学知识分子在学习、接受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包括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等等。国外的许多价值观念和政治文化,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观念,本质上根植于资本主义制度,其很多内容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倡导的价值理念相冲突。还有西方一些消极思想和腐朽的生活方式,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利己主义等等,与我国的社会道德规范严重相恃。如果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受西方腐朽文化侵蚀,不仅将影响其自身发展,还将在学生群体、社会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这一问题急需加强高校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在充分发挥海外留学教师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作用的同时,要确保他们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3.教师队伍整体日益年轻
现在的青年教师大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过艰苦磨难和社会曲折,他们所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和老一代知识分子不同,对生活和幸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一部分青年教师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缺少吃苦耐劳的品格,意志力非常薄弱。同时,由于青年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教时间短,社会化程度不高,存在认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知识经验的局限。特别是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下,一些青年教师偏重“自我设计”和“个人奋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有所抬头。部分青年教师只关注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目标,只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在意社会责任和集体利益,并凸显出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如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兴趣,认为自己“教好课就行了” ;职业道德匮乏,育人意识淡薄;道德价值取向紊乱,道德行为失范等等。
(二)高校教师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经济、社会、文化的变革必然在意识形态领域有所反映。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青年教师主体是积极健康向上,拥护党的领导,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应看到的是,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受到来自社会变革各方面的影响,使高校教师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理想信念淡薄。由于大多数教师不直接从事党的理论教学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缺少系统学习和深刻理解,同时又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缺少对国情的深入细致了解,政治上不够成熟,一些高校教师很容易产生迷茫和误区,认为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是虚无缥缈的,有些教师看到一些腐败现象容易以偏概全,入党积极性不高,淡漠意识形态的倾向越来越突出。
(二)职业道德有所弱化。一些高校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埋头搞科研,多写论文、争出成果,以便于职称的晋升和课题经费的获取,颠倒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三)师德师风建设亟待加强。极个别高校青年教师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作风不正派,表里不一,表面一套,暗里一套,做了一些自己不该做的事情。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准、人格魅力以及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人格、品德、养成习惯等等都起着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力量,与学生沟通互动多,对学生影响很大;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一个重大问题来抓,深入细致地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工作。因此,应根据高校教师队伍出现的新特点,加强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
四、做好高校教师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
抓好高校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十六个字:设置底线,加强管理,发挥优势,创新工作。
第一,设置底线。就是强调“学术有自由、课堂有纪律”,在涉及基本政治原则的问题上要有警戒线 ——突破底线就实施一票否决,即任何教师都不能够在课堂随意发表白己不同于主流价值标准的政治观点在政治方向上必须同中央保持一致。在当前,特别在涉及中国特色政治制度问题上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在教师既能充分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又能充分认识到民主政治的历史性阶段性:尽管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但各国必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民主模式—民主实现的具体形式,总是与一定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国家结构、历史传统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等所构成的国情联系着的;国情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民主模式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丰富性,从而努力建设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体制。
第二,加强管理。就是加强对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引导、管理和规范,加强对广播、电视、报纸、期刊和网络等宣传舆论阵地的管理。校园学术和文化活动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警惕敌对势力的思想政治渗透,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名人讲座、论坛、专题报告、学术沙龙、培训班、讲习班、研讨班的管理,建立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讲座申报审批制度,使之成为积极向上、健康活跃、规范有序的校园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管理部门的职责;校报和人文社科学术刊物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本着“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加大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力度。
第三,发挥优势。就是继续大力推进干部理论武装工作,使之成为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示范和“火车头”。近年来,高校的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和发展,逐步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高校党委要按照“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要求,进一步紧密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和自身思想、工作与作风实际,确保理论武装工作取得实效,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四,创新工作。这就是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创新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为此必须实现观念、内容(层次)以及工作(方法载体)等三个方面的创新。首先,转变政治学习的观念:转变对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地位、作用及目标定位的固有认识。破除把政治理论学习当作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甚至唯一途径的观念,不把政治理论学习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破除政治理论学习必须(事先)严格规定时问和次数的观念,不单纯把政治理论学习时问的多少当作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加强或受到削弱的衡量标准;对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目标作适当定位,不能按照专业理论工作者或政治理论家的要求去定位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目标,而应当把帮助教师获得特定信息、增进思想交流、引导思想认识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或目标定位。( 2)树立全面、准确的“政治”观念。在政治所涵盖的要素上,有意识地把视野扩展为“利益关系”;从党和国家对内职能的层面上,强调“政治的最深刻基础是经济”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使之具体化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从国家的对外职能上,旗帜鲜明地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出发,强调“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的思想,稳健地推进体制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 3)实现组织政治理论学习的工作观念的创新。从组织政治理论学习的观念转变为组织政治学习的观念;从严格规定学习时问转变为“有内容就组织学习”的观念;从系统性学习转变为针对性为主的观念。其次,丰富政治学习的内容。应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教师意识形态学习的基础工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同时将理论同学习现代经济、科技和管理知识相结合,同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学习相结合,同教师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相结合,同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相结合,同教师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再次,创新政治学习的方法。以形势政策教育为抓手,以校报理论专版为依托,以校园网络为新型载体,寓政治学习于教学、科研、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