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女教职工事迹展一:未名山麓绘声色,三角湖畔竞芳华

——巾帼建功·群英荟萃之一

发布者:张亮月发布时间:2025-03-08浏览次数:28


 

春潮涌动,芳华竞艳。伴随着春的气息,我们欢度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为弘扬新时代江汉大学女教职工的职业精神与育人情怀,展现江大女教职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卓越风采,校工会特推出“巾帼建功·群英荟萃”优秀女教职工线上事迹展系列。江大优秀女教职工不胜枚举,校工会网站难以展尽所有,只能遴选部分优秀女教职工予以推介。让我们见贤思齐,创优思进,抓住“双一流”建设发展机遇,在各自赛道上追求卓越,在各自岗位中争创佳绩,为学校更全面融入地方发展、服务地方发展尽心竭力,为学校加快向新型应用型大学转型、推进高水平城市大学建设建功立业。

 

 

躬耕教坛,让劳动奖章熠熠生辉

 


刘兰,江汉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深耕教研沃土,知行合一育才。

作为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兰老师长期默默耕耘教坛,承担本科生、研究生和国际学生的课程,并且积极推动开设经济学综合仿真实验,持之以恒地进行在线课程建设。

2008年,刘兰老师荣获湖北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史组)二等奖、江汉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一等奖;

2009年,她荣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

2019年,她被评为江汉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2021年,她负责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经济学课程组被评为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2024年,她被评为武汉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刘兰老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注重以研促教,研教相长。主持并完成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省市级教研科研项目近10项,参与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China & World Economy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学习与实践》等SSCI、CSSCI期刊及其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将丰富的实务经验运用到课程教学中

 

简冰毳,江汉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教研室主任

以敬畏之心躬身教学,以奉献之志服务社会。

作为法律诊所教研室主任,简冰毳老师带领教研室成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注重将丰富的实务经验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多门课程获批学校产学合作共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及项目式教学改革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

2020年,简冰毳老师荣获全国法律诊所新秀教师称号;

2022年,她负责的《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虚拟仿真课程》被认定为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

2024年,她荣获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作为兼职律师,积极投身社区治理、法律援助工作,为社区群众开展普法宣传、答疑解惑,推进基层社会法治需求与地方高校法治资源对接,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23被武汉市司法局评为百名优秀村(居)法律顾问


青春同行,引领学生成长

 

张心怡,江汉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身教重于言传。

作为法学院副教授、校团委兼职副书记,张心怡老师秉持知性求真、青春同行的理念,深耕教育教学一线,引领青年学生成长,展现新时代女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在教学中,她创新构建“理论讲授、案例推演、社区实景”三维模式,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并指导学生团队获得湖北省“挑战杯”铜奖。

在班级管理上,她推行“师生午餐会”和班干部“双岗位轮值制”,所带班级荣获“武汉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个人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实习指导老师”。

科研方面,她主持省部级课题两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她以细腻的视角引导学生发展,在立德树人和学术探索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岗位上笃行致远

 

许慧,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任、湖北省名师工作室成员,许慧老师近年来承担本科生公共课程2门、研究生专业课程3门。曾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哲学分析》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观点被《新华文摘》转载。独著学术著作一部,合著学术著作两部(一部被列为北京大学研究生教材,一部获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参编教材一部,主持省、市、校级课题5项。

2021年,她作为团队成员荣获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江汉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

2022年,她荣获第一届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展示特等奖;

许慧老师兼任武汉市基层理论宣讲员、江汉大学“百马”宣讲团成员,江汉大学“青马班”导师。她曾被评为江汉大学青年岗位能手,所在教研部被评为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武汉市巾帼文明岗。

 

 

育人育心,精益求精

 

朱冬梅,江汉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无止境,教亦无涯,师生同行,共逐智慧之光。

作为教育学院心理学系主任,朱冬梅老师从教十余年,始终对工作充满热情,爱岗敬业,践行育人育心教育理念。

她精心开展教学研讨,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心理学系被认定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部级科研课题13项,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湖北省优秀教学基层组织”称号。

她关心学生成长,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应用能力,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屡获佳绩。

她努力推动心理学系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发展,心理学系博士及高级职称占比85.7%,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心理学获批一级学科点。

她潜心教学科研,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8部。

她对接行业需求,积极开展“访企拓岗”,带领师生团队积极服务社会,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社区心理援助”等公益活动,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

 

 服务二字刻进教育人生

 

张明敏,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把讲台站成十字路口,让每个角色都成为学生通向未来的驿站。

作为人文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副主任,张明敏老师立足三尺讲台,始终将服务二字刻进教育人生,从全国诗词大赛评委到企业培训导师,从出版学术专著到策划语言文化活动,用多重角色多种工作诠释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

她是教学改革的先锋,积极打造双轨并行课堂教学模式,主讲的《即兴口语表达》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连续五年教学质量考核优秀,主持3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她是学生成长的引航员,带领班级实现100%就业率,指导学生在国家级赛事中斩获20余项大奖,独创的SMART目标管理法让学风建设有章可循;

她是社会服务的践行者,年来为5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指导与服务,搭建3个产教融合实习基地,年均组织5000人次普通话测试,让课程-测试-活动联动模式成为校园文化新名片。

从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支委到专任教师,从系副主任到普通话测试站站长,张明敏老师是同事眼里的多面担当,是同学们心中的全能导师。她躬耕教坛,以文化铸魂培育桃李芬芳;她的身影活跃在校内外,用专业赋能城市发展,以六边形战士的姿态在多个角色中绽放光彩。

 

岗位建功,巾帼不让须眉

 

杨惠芳,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

“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作为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杨惠芳老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建设和教研教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教育教学建设上,英语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语专业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翻译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队,翻译教研室、英语教育教学教研室获评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4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在教研教改工作中,主持省部厅级教研科研项目7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参编教材4本、词典2部。指导学生荣获国家级比赛大奖数十项,持续获评教学质量优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惠芳老师爱岗敬业,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她曾被评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教育系统岗位建功立业女明星、武汉市教育系统十佳“三育人”岗位示范党员、武汉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学科带头人。这些名符其实的荣誉,份量是沉甸甸的。

 

  

巾帼标兵,铿锵玫瑰绽放异彩

 


舒玲娥,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作为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舒玲娥老师深耕教育领域近20年,始终秉持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发光发热。在教学改革征程中,她勇挑重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与团队成员反复研讨教学方案,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专业的素养,在多项赛事中崭露头角,斩获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

2021年,她荣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

2022年,她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微课优秀作品征集与交流活动优秀作品一等奖;

同年,她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征集与交流活动二等奖;

2023年,她被评为武汉市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在育人的道路上,舒玲娥老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灯塔,将立德树人作为矢志不渝的使命,全力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在科研的征途上,她以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步伐,持续攀登新的高峰,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主持、参与多个重要项目,为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