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的真实
――外国语学院2012年3・8纪念活动
在大部分时间里观影氛围轻松愉悦。刘德华、徐克、洪金宝各路大牌轮番客串,像是见证一场香港影人的内部联欢;敬老院里的老人们稚心未泯、嬉戏打闹,观众也一同感受小小的温馨。然而也间或有失落之时:看护员给不能自理的老人们逐个喂食,满城烟花下敬老院里的寂静清冷,目睹一位老人离去的麻木与无奈,这些都让观众在欢笑之余冷静下来,像重新回到心酸的真实生活里去。
导演刻意回避了惯有的煽情模式,镜头冷静到只有细细品读方能体会个中滋味。我们的目光并不循着剧中人物的眼神望去,大量跳接淡化了内在冲突。中风的桃姐(叶德娴饰)主动要求入住敬老院,刚到敬老院时,对那里的卫生条件及衰朽氛围产生了些许失落,通过与院友们的往来交谈才渐渐打成一片,而后也开始眼神空洞地目送又一位老人离去。
桃姐终生未嫁,侍奉了三代主人,与Roger(刘德华饰)情同母子。Roger也男大未娶,担起孝义为其养老送终。Roger是主,但侍奉桃姐超越了本分,病时互相照料有点相依为命的意味;桃姐是仆,但情同亲人不卑不亢,单纯地说出观众离席燕窝难喝。这样朴素真诚的主仆关系,在市场环境下已经难再见到了。
可以想象桃姐的一生,一点也不戏剧,不电影,她就是真真实实的生活。与其说我们是到电影院看一个故事,还不如说我们到电影院听了一个人说着他的家事。《桃姐》不文艺,不浪漫也不虚幻,真真实实,现实就是这样。片中出现的老龄化、养老院、重男轻女这些问题,都确确实实存在,而Roger工作安排和桃姐的治疗进展也没有像电视剧般巧妙地配合或发生冲突。桃姐更没有在Roger的照顾和观众的期望中奇迹般地康复,而是一步一步地恶化,无铺垫无先兆,最后自然老去。生活就是如此。《桃姐》只是在展现生活,生活从来都是中立的,不温不燥。
我们生活在现实里,观看如此影片可以警醒每一个人:如何面对生活本色?